作為一名安全管理人員,房智生把責任看的很重,他的嘴邊常掛著一句話“責任,就是對別人和自己負責”。
今年49歲的房智生已經在秦皇島海三建設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公司工作了15年,2006年初入職海三建設集團,因為之前是一名建筑電工,專業能力、動手能力強,業務熟悉起來非常快,很快他就成為項目經理的得力助手。
2008年初調任一分公司安全科,負責一分公司所有的臨時用電管理。從那時起,他基本每天都出現在施工現場,指導、監督和檢查項目臨時用電的布置和日常用電管理,嚴格落實行業標準和公司規定。
房智生每個月都會親自帶領電工對每個漏電保護器進行檢測,確保漏電保護器的安全性能。“每次房師傅找我,我都是又喜又悲,高興的是現場的任何安全隱患都逃不過房師傅的眼睛,有他把關真的是把現場的用電風險降到了最低,難過在房師傅對我們的工作要求太高了,想要做到讓他滿意,我們總是累的不行”,一位正在檢查電路的電工苦笑道。也正是因為房智生的這股對工作認真負責到底的“倔勁兒”,一分公司的臨時用電管理水平很快達到了我市業內的較高水平。
不久后,公司又把臨電材料、配電箱、電線電纜的管理工作交給房智生,他憑借自己扎實的工作經驗和實際調研,向公司提出使用鋁質電纜替代一直使用的銅質電纜,得到了領導的許可。結果不負眾望,各項目在電纜的采購費用上比之前節省了80%,同時加強了材料使用中的保護,提高了材料的周轉使用率。
因工作需要,他又同時擔負起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對于新增加的工作任務,他并沒有抱怨,反而像打了“雞血”一樣。他利用業余時間翻閱了大量關于工程建筑文明施工管理的專業書籍與資料,學習借鑒先進的做法并加以創新。
“一談起工作,就感覺他的眼里有光”,同為安全科的同事在閑談時說道。他深知作為一名黨員要負起骨干的責任,他的工作態度也帶動了周圍其他同事的工作熱情,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他與同事們一起改良了鋼筋加工區的防護棚,利用報廢的施工升降機節制作成拼接式防護棚,可長可短、可高可低。改造了配電箱傳統的安置方式,使配電箱脫離了地面的束縛,更加方便、合規。改良了安全通道的制作,使之更美觀,方便周轉,一分公司施工現場文明施工標準化在房智生的帶動下達到我市領先水平,房智生也因此多次榮獲海三建設集團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近幾年,一分公司共舉辦市級施工現場觀摩會8次,在觀摩會的準備階段總能看到房智生的身影,他組織人員布置會場,物資不足他去采購,參與制定會議流程,帶人打掃現場衛生,好像什么事都想“摻和”一下。等到了觀摩會正式開幕,他卻悄悄的退到了幕后。但當看到參會的業界領導與同事們對公司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肯定與贊揚時,相信那一刻的他,內心是滿足的。
目前,公司的兩個在建項目正在爭創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工地,一系列工作已緊鑼密鼓的展開,房智生覺著自己肩上的擔子又重了一些,但在他的臉上,看不到一絲擔憂與疲憊。他依舊常說那句話:“責任,就是對別人和自己負責”。
選送單位/集團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