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先鋒”楊培艷:一位好母親、一個好大姐
“媽媽你是不是又在加班,今天我過生日,你說好回家陪我的,可你又失約,你心里只有工作、工作、加班、加班,你不是個好媽媽”,女兒怒沖沖的掛了電話,電腦前的她笑了笑,自言自語到:“女兒又生氣了”,話語間透著幾絲無奈、強忍哽咽。但恰恰是這個“壞媽媽”,入職海三建設集團27年來,獨立承擔工程預決算任務總計達100萬平方米,曾被評為“秦皇島市十佳造價員”,多次榮獲集團“先進工作者”稱號,長期工作導致腰間盤突出、頸椎病等職業病,被經營科里的同事尊稱為“好大姐”,她就是秦皇島海三建設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公司造價員楊培艷。
1994年楊培艷入職海三建設集團,成為了一名造價員。最開始都是手寫計算底稿和預算書,每完成一個工程,中指握筆處磨得紅腫,舊腫沒好,新腫又起,最后磨出厚厚的老繭,每一個工程的最終造價都是由大量的數據做支撐才能夠得出的,楊大姐常說:“只有帶著追求完美的激情去工作,才能真正品味到工作的價值及真諦”。
2000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逐步實現了信息化管理,也給造價員提出了新的課題。為了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肩負起造價專業的重任,楊大姐基本放棄了休息時間,晚上從工地下班后到公司學習應用軟件到很晚,初接觸軟件,由于軟件的不完善,會遇到許多困難,可謂舉步維艱,但是她沒有放棄,將軟件無法解決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反饋給軟件公司,軟件公司根據我們的需求逐步完善,通過“晝耕夜誦”的急訓,反復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實戰練習,渡過了軟件與手寫相結合的過程,完全嫻熟的掌握了應用軟件。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2003年我們迎來了建筑業的重大變革,實行工程量清單投標報價。采用清單投標形式,是既公平又殘酷的競爭,是實力、信譽、經驗、投標策略與報價技巧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比拼。2005年燕山大學二期工程投標,工程建筑面積65000平米,時間緊任務重,領導把這次投標任務交給了楊大姐,為了做好這次投標工作,楊大姐和同事們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實在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會,餓了就隨便吃一口,有時甚至忘記吃飯,就這樣歷時半個多月廢寢忘食的奮戰,付出的辛苦終于換來了成功中標,楊大姐疲憊的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容。
由于國家發展模式的不斷轉變,新的形勢對造價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細致。自"一帶一路"倡議被提出并逐漸落地展開后,EPC工程總承包逐漸成為主流業務形式,這就給我們的造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已年近半百的楊大姐繼續走在造價領域的前沿,她帶領科里的年輕人,研討EPC的招標特點、總結各方經驗,為東李莊舊改項目、五福山項目、秦皇島銀行項目、北醫三院項目等EPC項目的相繼中標,奠定了扎實的業務基礎。
今年楊大姐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正在備考研究生,慢慢積累的生活閱歷讓她越發理解母親的寬厚與堅韌,母親嚴謹、執著的工作態度成為了她努力學習的榜樣與力量。“單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不夠的,要讓所有同事都能夠在溫暖的團隊中逐漸成長,愛崗敬業、嚴謹認真、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是一個團隊高效運作的保障,所以我會傾盡個人所能,做一個實實在在的造價匠人”,這是楊大姐給予我們年輕一代海三人最寶貴的傳承。
選送單位/集團一分公司